教字〔2025〕36号
各二级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按照《关于实施陕西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的通知》(陕教生办〔2025〕5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发布“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微专业”建设方向的通知》(陕教生办〔2025〕7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开展“微专业”设置与建设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快急需紧缺“微专业”设置
1.各二级学院(部)要结合本单位专业结构和专业规划,深入调研区域产业需求,围绕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微专业”产业领域和建设方向(见附件1),加快“微专业”设置。各单位瞄准专业动态监测中被预警、2024年度去向落实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社会需求减少相关专业,为这些专业所在学生至少提供1个“微专业”方向进行选修。“微专业”的设置方向也可结合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和市场需求,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自主开设建议方向以外的“微专业”。
2.各二级学院(部)要对拟设置的“微专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接企业需求,根据学生实际,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切实发挥促就业实效。拟设置的“微专业”要精准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合理规划学时学分,填写“微专业”设置备案表(见附件2),向教务处提交。
二、做好“微专业”建设的支持保障
学校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充分保障开设“微专业”必需的师资队伍、经费支持、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教务处要建立并完善“微专业”正常运行的相关制度,专人负责“微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三、规范“微专业”管理和质量监控
教务处将“微专业”教学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好常态化监控,重点考核学生参与度、去向落实等情况,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并根据“微专业”建设过程中学生反馈及去向落实情况,持续优化“微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过程。定期组织“微专业”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开设。
四、“微专业”申报时间及材料报送要求
(一)申报时间:即日起截至2025年6月27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二)材料报送:“微专业”设置备案表(附件2)纸质版一式两份和汇总表(附件3)纸质版一份交至教务处(行政楼110室),电子版(文件命名为“学院+微专业名”)发送至 417111698@qq.com。
(三)申报限额:各二级学院(部)每个单位至少设置一个微专业方向,鼓励跨学院设置微专业方向。
教务处将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根据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情况,持续更新补充急需紧缺“微专业”建设方向。各二级学院(部)要结合专业建设经验,每学年动态调整“微专业”,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导向持续提升“微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水平。
联系人:党 星 电话:029-62976678
附件(详见工作群):
1.“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微专业”产业领域和建设方向
2. 高校“双千”计划“微专业”设置备案表
3.“双千”计划“微专业”设置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