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人文艺术学院在知信楼4320会议室召开期末工作总结会及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王奇民及50余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尹妮主持。

会上,尹妮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论文指导及访企拓岗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全体教职工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对暑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是扎实做好期末各项工作的收尾与复盘,同步启动下半年科研项目申报的筹备与动员;二是明确课程群建设、专业群发展及创新班培养等专项工作的推进节点;三是重点落实英语系分级教学分析汇报会的前期筹备、艺术系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打磨、传媒系新专业申报论证等具体任务;四是统筹推进 “十四五” 规划总结收官与 “十五五” 教学工作建设规划的顶层设计。尹妮特别强调,语言文字工作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各专业需将其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细化落实举措并做好全流程记录存档,确保工作实效可追溯、可检验。
王奇民强调暑期安全稳定工作,假期外出务必重视,保证自身安全。对2025届学士学位审核情况进行通报。王奇民指示在总结好过去的成绩之后,还要为新学期的工作做好准备,应做到工作与生活兼顾,不断充实自己,做好科学规划,为新学期的良好开端奠定基础。
总结大会后,全体成员参与了由王奇民主讲的题为《研究方向的确立及行动策略一一选准方向、科学规划、有效研究》的科研能力提升讲座。讲座围绕研究方向确立的意义、研究方向的筛选及研究方向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开展。

王奇民指出,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饱满,但因缺乏系统指导与实践历练,常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他强调,科研方向的形成与稳定不仅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更是建立科研身份认同的关键——明确的方向能为研究提供持续动力,也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学术领域找准定位。关于科研方向的筛选,他提出需兼顾多重维度:既要锚定自身专业根基与职业发展路径,平衡个人特质与外部环境,客观评估优势短板并结合兴趣所向;也要避免盲目跟风,警惕过度追求“创新性”而忽视研究的可持续性。因此,能否科学筛选、稳步形成并最终稳定科研方向,是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阶段必须攻克的核心课题。
为帮助青年教师突破这一难题,王奇民分享了具体方法:可通过梳理本科至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本学科硕博招生的研究方向、研读国家级与省级课题指南,或运用专业分会定位法、专题期刊定位法等,结合对学科前沿趋势的跟踪,精准锚定研究方向;同时,需在实践中通过试错与动态调整,最终确定适合自身的路径。
最后,王奇民对青年教师提出建议:坚持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相对集中且稳定的科研方向,就是成功的方向。“不一无专,不专则不能;无涉猎则不能通,无专精则不能成。” 鼓励青年教师一旦确定方向,便需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以精准的方向选择、科学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研究实践,稳步抵达学术目标。
图/文 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