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粗犷的华阴老腔唱响了河道,形态各异的拴马桩译出鼎盛时的气势磅礴。2019年10月10日至12日,在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我校人文艺术分院环境设计专业2016级学生在指导老师尹妮的带领下深切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体验到了古老技艺技法传承的魅力,进行了一场发现宝藏的研学之行。

研学学生和指导老师尹妮合影
8000多柱拴马桩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它们曾经浩浩荡荡地排列在室外,犹如“地上兵马俑”。这些最能代表关中风情及文化历史的拴马桩,在古代曾是富贵人家显示自己显赫身价的象征,如今已成为很难寻觅踪迹的关中民俗文化历史的缩影。它们就是这个民间艺术博物院建成的起点。

讲解参观拴马桩展厅
同学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完整的了解了周、秦、汉、唐以来的石雕、木雕、砖雕的风格及特点。

讲解参观建筑砖雕
同学们走过了关中各地不同风情并极具特色的民居院落,感受到了陕西关中古民居独特的魅力。

讲解参观关中特色民居
在民俗博物馆,同学们有幸观看到华阴老腔老艺术家们的表演,听到独特的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艺术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切身感受到了关中人民追求自在、随性的风土人情。

老艺人表演华阴老腔唱段

同学体验华阴老腔唱法节奏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还亲手体验了中国传统拓片技艺。在精细的石刻上,用宣纸和红色颜料,通过敲打、按压等手法,把石刻的图案拓印到纸上,制作成宝贵的文化资料。


同学体验拓片技术
除此之外,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还参观了解关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俗、风情以及各类遗物、名人字画,如中国传统婚嫁展、度量衡器具展、明至清代时期的铁钟展、佛像展等。

(参观博物馆展览)
同学们在感受和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未曾停下对精美艺术品的研究。通过对艺术品的测量记录,绘制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深层次的了解关中民居以及关中文化的美,发现关中民俗艺术的宝藏。



同学们实地测量绘制、讨论整理资料以及老师指导
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学习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从实际考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此次设计调研活动让分院师生受益良多,大力推动了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交流,教学水平与学习成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图/文 尹妮